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公益项目 > 爱教行动
公益项目
爱教行动

0206慈利一中教师教育教学教研奖励项目

来源于:.慈利县教育基金会   发表日期:2024/1/29

方案分有六个子方案,分别就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以及服务保障等方面,对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评选和奖励,以便更好地促进学校各方面的工作,为慈利一中高质量发展起到有力地推进作用。

 

  (一)教学质量奖(高一高二以及高三第一学期)

 20239月修订试行稿)

 

一、A层班级

1.评价内容

1)班级

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有学考的按学考成绩、高三下学期以第三次模考成绩作为该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依据),各班各学科在籍学生的平均分、优秀率(年级总人数的80%)、年级总人数前20%和后15%(年级组可适当调整),月考评价参照本方案执行。

2)个人

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有学考的按学考成绩、高三下学期以第三次模考成绩作为该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依据),各班各学科在籍学生的平均分、优秀率(按照学校给年级组下达的指标数由年级组确定)、参考科目总人数前20%和后15%(年级组可适当调整),月考评价参照本方案执行。

说明:①参考科目总人数不包括特长班以及没有起点成绩的学生。②因高考改革与各年级实情不同,年级组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评价内容。

2.所占分值(总分100分)

平均分(15分)、优秀率(40分)、前20%30分)、后15%15分)

说明:年级组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所占比例。

3.评价科目:高考九大学科

4.分值计算

1)选科前所有学科均按实考分计算;

2)选科后语数英物历按实考分计算,其它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算。

5.平均分得分计算(E

1)班级总均分

算出起点平均分、当前平均分、起点补差分和考核平均分

起点补差分=起点平均分中的班级最高分—班级起点平均分

班级考核平均分=当前平均分+起点补差分

起点实行动态调整,新高一起点以初三毕业成绩为依据,选科后起点以之前的高一综合成绩为依据,新高三起点结合选科前高一的综合成绩(占比70%)和高二的综合成绩(占比30%)进行重新确定(以后各项起点设置都参照此条进行,年级组可适当调整);起点补差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年级组进行控制。

对同类班级进行排名

根据考核平均分的多少对同一类班级进行排名(A+班不参与排名)

平均分考核分值E的计算方式:第1名记15分,其它名次每降低一个名字减去0.5分(年级组可根据不同的考试情况适当调整该分值)。

2)单科平均分

算出起点平均分、实考平均分、起点补差分和考核平均分

起点补差分=起点平均分中的班级最高分-班级起点平均分

班级考核平均分=实考平均分+起点补差分

说明:起点补差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年级组进行控制。

对同类班级进行等级赋值或排名(由各年级根据实际需要决定)

等级赋值:根据考核平均分的情况,对同一类班级的学科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等级赋值(A+班不参与等级赋值):班级考核平均分与班级最高考核平均分对比,小于2分为1等,大于等于2分小于4分为2等,大于等于4分小于6分为3等,大于等于6分小于8分为4等,大于等于8分小于10分为5等,大于等于10分小于12分为6等。(以2分为1等,以此类推)

排名:根据考核平均分的多少对同一类班级进行排名(A+班不参与排名)

平均分考核分值E按照等级进行赋分,计算方式:第1等记15分,其它等次每降低一等减去0.5分。

6.优秀率F得分计算

先分班计算各班级和各班某学科起始人数(以每学期开学教务处核定为准,中途不变)与现在人数的变化值(差值,有正负)。然后计算每个班级和每个教师任教学科的变化值(差值)T1

优秀率得分:F40T1×0.3 (班级为1,学科或班级可根据年级实际适当调整)

7.20% G得分计算

先分班计算各班级和各班某学科起始人数(以每学期开学教务处核定为准,中途不变)与现在人数的变化值(差值,有正负)。然后计算每个班级和每个教师任教学科的变化值(差值)T2

20%得分:G30T2×0.3 (班级为0.5,学科或班级可根据年级实际适当调整)

8.15% W得分计算

先分班计算各班级和各班某学科起始人数(以每学期开学教务处核定为准,中途不变)与现在人数的变化值(差值,有正负)。然后计算每个班级和每个教师任教学科的变化值(差值)T3

15%得分:W15T3×0.3 (班级为0.5,学科或班级可根据年级实际适当调整)

9.考核总分

1)班级考核总分H=E+F+G+W

2)某班级学科分值L﹦(E+F+G+W)×70%+H×30%

3)教师个人考核总分M=各班所得分L相加取平均值

10.评价等次

1)同一备课组教师教学评价等次分为甲、乙、丙三等。每位教师的考核总分M与同备课组第一名(K)相比较,MK×97%为甲等,K×97LK×90%为乙等,LK×90%为丙等。(班级等级评价方式相同)

2)在全市组织的期末考试中,各备课组与全市使用卷学校的整体比较,各学科四项指标(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最高分)均为第一名的备课组成员最终教学质量评价均升一个等次,甲等人数未达到50%的,从乙等分值高的向甲等调整到50%;四项评价指标中没有两项第一名,该备课组全体教师最终的教学质量评价均降一个等次;四项评价指标中没有一项第一名,该备课组全体教师最终的教学质量评价均为丙等;四项指标任意有一项不是第一的备课组,甲等人数在本组的占比不能超过四项指标均为第一的备课组甲等人数最少的占比比例)

3)学考合格率没达到100%的班级评价和该科目任课教师评价均直接评为丙等。

11.评价说明:中考9科裸分成绩为新高一班级起点成绩;班级和每个学科丙等数不超过同类评价总数的三分之一;各班体育特招生、及没有起点成绩的学生不参与评价。

二、A+班级

1.评价内容:

1)班级

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某一类别(物或历)组合下的该班年级总人数前5%、年级前55名和年级前90名(后面简称“前5%”、“前55名”、“前90名”),月考评价参照本方案执行。

2)个人

每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该班某学科参考科目年级总人数前5%、年级前55名和年级前90名(后面简称“前5%”、“前55名”“前90名”),月考评价参照本方案执行。

说明:①参考科目总人数不包括特长班以及没有起点成绩的学生。②因高考改革与各年级实情不同,年级组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评价内容。

2.所占分值(总分100分)

5%40分)、前55名(40分)、前90名(20分)

说明:年级组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所占比例。

3.5%计算

先计算班级和某学科起始人数(以每学期开学教务处核定为准,中途不变)与现在人数的变化值(差值,有正负)。然后计算该班级和每个教师任教学科的变化值(差值)T4

班级前5%不计算分值

学科前55名得分:P40T4×1.5(可根据年级实际适当调整)

4.55名计算

先计算班级和某学科起始人数(以每学期开学教务处核定为准,中途不变)与现在人数的变化值(差值,有正负)。然后计算该班级和每个教师任教学科的变化值(差值)T5

班级前55名不计算分值

学科前55名得分:Q40T5×1.5(可根据年级实际适当调整)

5.90名计算

先计算班级和某学科起始人数(以每学期开学教务处核定为准,中途不变)与现在人数的变化值(差值,有正负)。然后计算该班级和每个教师任教学科的变化值(差值)T6

班级前90名不计算分值

学科前90名得分:R20T6×1(可根据年级实际适当调整)

6.考核总分

1)班级不计算考核总分

2)教师个人考核总分M=P+Q+R

7.评价等次

1)班级评价

年级前5%的达标人数在起点人数的75%(只舍不入)以上且年级前55名的达标人数在起点人数的90%(只舍不入)以上的班级评为甲等,未达到评为乙等,如果年级前5%和年级前55名两项指标的任意一种达标人数在起点人数的60%(只舍不入)以下的班级则为丙等。